-
簡介:社會經濟統(tǒng)計學原理試題及答案社會經濟統(tǒng)計學原理試題及答案統(tǒng)計學原理統(tǒng)計學原理試題(試題(A)一、一、填空題填空題每小題每小題1分,共分,共1010分1標志按其特征的不同,可以分為品質標志與________。2統(tǒng)計指標由指標名稱和________。3統(tǒng)計分組的關鍵在于選擇分組標志和劃分________。4總量指標按其反映的內容不同,可進一步細分為標志總量和________。5平均指標反映了總體分布的________。6測定循環(huán)變動的常用方法稱為________。7如果用的是各年份季度資料,應采取________移動平均。8三個或三個以上在經濟上有聯(lián)系,數(shù)量上保持一定對等關系的指數(shù)形成的一個整體,稱為________。9就方法來說,參數(shù)估計的基礎是概率論中的大數(shù)法則和________。10估計標準誤差愈小,根據(jù)回歸直線方程式計算的估計值就________。二、單項選擇題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每小題1分,共分,共151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11社會經濟統(tǒng)計學屬于社會科學的A實驗論和理論性的學科B方法論和應用性的學科C系統(tǒng)論和全面性的學科D信息論和社會性的學科12下列屬于數(shù)量標志的是A職工的工齡B職工的性別C職工的政治面貌D職工的籍貫13某人的民族是漢族,則漢族是A數(shù)量標志B品質標志C統(tǒng)計總體D總體單位14統(tǒng)計設計的中心內容是A確定統(tǒng)計指標和指標體系B確定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C確定統(tǒng)計分析的內容D明確統(tǒng)計研究的目的15調查項目的承擔者是A調查對象B調查項目C調查單位D填報單位C該市工業(yè)企業(yè)總產值是指標D該市工業(yè)企業(yè)總產值是數(shù)量標志E每個工業(yè)企業(yè)總產值是數(shù)量標志27統(tǒng)計指標設計的基本要求是A指標名稱必須有正確的涵義B指標名稱必須有正確的理論依據(jù)C指標結構必須完整D要有明確的計算口徑范圍E要有科學的計算方法28統(tǒng)計調查的方式有A統(tǒng)計報表B普查C重點調查D典型調查E抽樣調查29統(tǒng)計分組的主要作用在于A區(qū)分事物的本質B反映總體內部結構變化C研究現(xiàn)象之間數(shù)量上的依存關系D反映總體的基本情況E說明總體單位的數(shù)量特征30常用的總量指標推算方法有A平衡關系推算法B比例關系推算法C因素關系推算法D標志值估算法E抽樣推算法31下列應采取加權調和平均數(shù)的是A已知各級工人的月工資水平和工資總額,求月平均工資B已知某工廠各車間廢品率和廢品量,求平均廢品率C已知某工廠計劃完成百分比和計劃產量,求平均計劃完成百分比D假定企業(yè)按工人勞動生產率分組,已知各組產量,求平均勞動生產率E已知某廠各種產品產量及單位成本,求平均單位成本32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趨勢方程必須滿足下面要求A趨勢值與觀察值離差平方和最小B趨勢值與觀察值離差之和為零C趨勢值與觀察值之和為零D趨勢值與觀察值離差之和最小E趨勢值與觀察值離差平方和最小33同度量因素在綜合指數(shù)計算中有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12
大小: 0.0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簡答題簡答題1、對社會研究可以進行哪些分類、對社會研究可以進行哪些分類從研究的性質上看,可以分為理論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從研究的性質上看,可以分為理論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從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從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按照調查對象的范圍,可以分為普查、抽樣調查、個案調查;按照調查對象的范圍,可以分為普查、抽樣調查、個案調查;從研究的方法上看,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從研究的方法上看,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從研究的時間尺度上看,可以分為橫向研究、縱向研究。從研究的時間尺度上看,可以分為橫向研究、縱向研究。2、理論性研究與應用性研究最主要的差別是什么、理論性研究與應用性研究最主要的差別是什么理論性研究強調通過研究來發(fā)展知識,尋找社會運行的規(guī)律;理論性研究強調通過研究來發(fā)展知識,尋找社會運行的規(guī)律;應用性研究強調通過研究來直接幫助解決社會實踐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應用性研究強調通過研究來直接幫助解決社會實踐中的各種實際問題。3、理論研究包括哪些類型、理論研究包括哪些類型一般來說,即包括在抽象層次進行學術探討;一般來說,即包括在抽象層次進行學術探討;也包括在理論層次上運用實證方法研究現(xiàn)實問題(實證研究,是理論性社會研究的重點)也包括在理論層次上運用實證方法研究現(xiàn)實問題(實證研究,是理論性社會研究的重點)(建立假設得到理論解釋(建立假設得到理論解釋觀察、概括、抽象、檢驗已有理論,提供新理論解釋)觀察、概括、抽象、檢驗已有理論,提供新理論解釋)4、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理論性研究現(xiàn)實的社會價值、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理論性研究現(xiàn)實的社會價值一方面應該提倡理論研究者更多地關注社會現(xiàn)實問題,將理論研究的選題方向更多地集中在與人類社一方面應該提倡理論研究者更多地關注社會現(xiàn)實問題,將理論研究的選題方向更多地集中在與人類社會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和長遠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領域。另一方面理論研究者應該盡可能地采用一些比較通俗的會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和長遠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領域。另一方面理論研究者應該盡可能地采用一些比較通俗的表述方式,或者通過科普讀物的方式給普通讀者傳播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表述方式,或者通過科普讀物的方式給普通讀者傳播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5、簡述應用性社會研究的主要領域、簡述應用性社會研究的主要領域主要類型社會生活狀況研究、社會問題研究、社會政策研究、社會發(fā)展指標和社會影響評估等。主要類型社會生活狀況研究、社會問題研究、社會政策研究、社會發(fā)展指標和社會影響評估等。主要研究領域人口管理、勞動就業(yè)、城市建設、公共交通、環(huán)境保護、區(qū)域發(fā)展、社會治安、文化主要研究領域人口管理、勞動就業(yè)、城市建設、公共交通、環(huán)境保護、區(qū)域發(fā)展、社會治安、文化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wèi)生等。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wèi)生等。(社會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其他各領域也需要社會科學的應用性研(社會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其他各領域也需要社會科學的應用性研究)究)6、簡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內容、簡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內容三部分一是實地考察;二是請教專家;三是查閱資料。三部分一是實地考察;二是請教專家;三是查閱資料。7、簡述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點、簡述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點比較簡單,不太嚴格。觀察法、訪談法等,有時也進行小規(guī)模問卷調查,一些典型個安調查,結果并比較簡單,不太嚴格。觀察法、訪談法等,有時也進行小規(guī)模問卷調查,一些典型個安調查,結果并不用來推論總體,也不用來檢驗某種假設,而是為提出理論假設提供初步的根據(jù)和其他相應的信息。不用來推論總體,也不用來檢驗某種假設,而是為提出理論假設提供初步的根據(jù)和其他相應的信息。8、解釋性研究的方法特點、解釋性研究的方法特點解釋性研究的目標是回答“為什么”解釋性研究的目標是回答“為什么”,是解釋社會現(xiàn)象的原因和說明社會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首先進行,是解釋社會現(xiàn)象的原因和說明社會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首先進行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需要比描述性研究的程序更復雜,方法更精致、更嚴謹,針對性也更強。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需要比描述性研究的程序更復雜,方法更精致、更嚴謹,針對性也更強。9、普查的主要特點、普查的主要特點第一,普查資料本身可準確地反映社會總體的一般特征。第一,普查資料本身可準確地反映社會總體的一般特征。第二,普查的形式比較規(guī)范,保證了普查資料的準確性和精確性。第二,普查的形式比較規(guī)范,保證了普查資料的準確性和精確性。第三,普查所涉及的調查項目一般都較少,并且對資料的深度要求不高。第三,普查所涉及的調查項目一般都較少,并且對資料的深度要求不高。第四,普查需要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時較長。第四,普查需要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時較長。1010、抽樣調查的特點、抽樣調查的特點首先,它只對總體中一定數(shù)量的個體進行調查,因此比普查要節(jié)省時間、人力和經費。首先,它只對總體中一定數(shù)量的個體進行調查,因此比普查要節(jié)省時間、人力和經費。其次,由于調查規(guī)模有限,因此抽樣調查的內容可以比較廣泛和深入,并且資料的標準化程度較其次,由于調查規(guī)模有限,因此抽樣調查的內容可以比較廣泛和深入,并且資料的標準化程度較高,可以進行較深入的統(tǒng)計分析和概括。高,可以進行較深入的統(tǒng)計分析和概括。再有,由于采用了科學的抽樣方法,研究者可以將抽樣調查的結果推論到總體。再有,由于采用了科學的抽樣方法,研究者可以將抽樣調查的結果推論到總體。抽樣調查的結果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抽樣調查的結果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1111、個案調查的特點、個案調查的特點第一,是其調查的深入性。第一,是其調查的深入性。論述題論述題1、分析選題過程對整個研究工作的意義、分析選題過程對整個研究工作的意義社會研究的選題是指社會研究者根據(jù)客觀需要和自身的研究興趣及條件等因素來確定研究題目的過社會研究的選題是指社會研究者根據(jù)客觀需要和自身的研究興趣及條件等因素來確定研究題目的過程。程。首先,從研究工作的社會意義上看,一個合理的選題過程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資源有效地集中在最急需首先,從研究工作的社會意義上看,一個合理的選題過程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資源有效地集中在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上,從而使研究資源得以合理的利用。解決的問題上,從而使研究資源得以合理的利用。其次,從研究過程來看,選題規(guī)定著研究工作的總體目標和整個研究工作的具體內容。其次,從研究過程來看,選題規(guī)定著研究工作的總體目標和整個研究工作的具體內容。從研究實踐上看,后面各個階段中的研究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是按照在選題階段所確定的研究目標、從研究實踐上看,后面各個階段中的研究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是按照在選題階段所確定的研究目標、研究視角及研究方向而進行的。研究視角及研究方向而進行的。2、簡述社會研究的選題過程的程度和工作、簡述社會研究的選題過程的程度和工作(1)了解社會實踐和理論發(fā)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社會實踐和理論發(fā)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11在相關領域中有哪些應該研究的問題(提出問題)在相關領域中有哪些應該研究的問題(提出問題)22這些問題是否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重要性)這些問題是否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重要性)33其他人是否已經解決了這一問題(新穎性)其他人是否已經解決了這一問題(新穎性)(2)初步選擇研究題目。)初步選擇研究題目。(最為重要、新穎、最值得研究的問題)(最為重要、新穎、最值得研究的問題)(3)論證研究題目的意義。)論證研究題目的意義。(明確研究的目標和價值、使上級領導和研究資助者明白題目的意義,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明確研究的目標和價值、使上級領導和研究資助者明白題目的意義,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4)確定研究的范圍、層次和內容。)確定研究的范圍、層次和內容。(5)論證研究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研究項目的可行性。(進一步理解研究項目及其所需要的方法,獲得上級的技術和經費支(進一步理解研究項目及其所需要的方法,獲得上級的技術和經費支持)持)3、分析社會研究選題的一般標準、分析社會研究選題的一般標準(1)選題的客觀標準。)選題的客觀標準。選題客觀標準的基礎理論在于選題要符合社會實踐或理論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在此基礎上要根據(jù)重選題客觀標準的基礎理論在于選題要符合社會實踐或理論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在此基礎上要根據(jù)重要性、新穎性和可行性的原則來選擇研究題目。要性、新穎性和可行性的原則來選擇研究題目。(2)選題的主觀標準。)選題的主觀標準。首先,研究者在選題過程中要受自身價值觀和社會態(tài)度的左右。首先,研究者在選題過程中要受自身價值觀和社會態(tài)度的左右。其次,研究者在選題過程中還受其學術興趣的引導,尤其是在一些理論性的研究項目中,研究者其次,研究者在選題過程中還受其學術興趣的引導,尤其是在一些理論性的研究項目中,研究者在選擇題目時往往會更傾向于選擇他們更喜歡的題目。在選擇題目時往往會更傾向于選擇他們更喜歡的題目。4、分析研究設計階段的主要任務、分析研究設計階段的主要任務最主要包括明確研究目的與研究性質、確定研究對象與分析單位、確定研究的具體內容以及選擇研最主要包括明確研究目的與研究性質、確定研究對象與分析單位、確定研究的具體內容以及選擇研究方式和具體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究方式和具體的研究方法等方面。(1)確定研究目的和性質。)確定研究目的和性質。一是確定研究目的的層次。一是確定研究目的的層次。(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等不同層次)(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等不同層次)二是對研究項目的具體目的做出分析和陳述。二是對研究項目的具體目的做出分析和陳述。(2)確定分析單位和具體的研究對象。)確定分析單位和具體的研究對象。(確定分析單位和具體的研究對象,選擇不同的調查對象)(確定分析單位和具體的研究對象,選擇不同的調查對象)(3)確定研究方式與具體方法。)確定研究方式與具體方法。(進行研究方法的設計)(進行研究方法的設計)第一步是選擇研究方式。第一步是選擇研究方式。(選擇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實地研究的方式)(選擇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實地研究的方式)第二步是選擇資料收集方案。第二步是選擇資料收集方案。(確定收集資料的內容和各種收集資料的具體方法)(確定收集資料的內容和各種收集資料的具體方法)第三步是根據(jù)收集資料的方法來設計資料分析方案。第三步是根據(jù)收集資料的方法來設計資料分析方案。(內容、方法、技術)(內容、方法、技術)5、在社會研究中如何設計研究方法、在社會研究中如何設計研究方法研究者要根據(jù)研究的目標、性質、研究對象和研究的各種條件等因素來決定采用何種方法。研究者要根據(jù)研究的目標、性質、研究對象和研究的各種條件等因素來決定采用何種方法。從程序上看包括確定研究方式、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法和安排研究工作的組織方式及工作程序。從程序上看包括確定研究方式、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法和安排研究工作的組織方式及工作程序。選擇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選擇研究方式。選擇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選擇研究方式。(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實地研究,可用一種或(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實地研究,可用一種或多種)多種)第二步是選擇資料收集方案。第二步是選擇資料收集方案。(收集資料的內容和各種收集資料的具體方法)(收集資料的內容和各種收集資料的具體方法)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65
大?。?0.1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1社會學概論試題與答案社會學概論試題與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1第一個提出“社會學”概念并創(chuàng)立社會學,被人們稱為社會學之父的學者是AA孔德B斯賓塞C涂爾干D馬克思2涂爾干認為,社會學研究的特殊對象是BA社會規(guī)范B社會事實C社會制度D社會問題3作為社會學學科恢復重建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一開始就提出要建立中國自己的社會學的學者是A嚴復B章太炎C費孝通D雷潔瓊4以問題表格形式向被調查者收集相關資料的一種定量研究方法是AA問卷調查B實地研究C深度訪談D定量分析5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分類、比較,進而對某個或某類現(xiàn)象的性質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種法是DA問卷調查B實地研究C定量方法D定性方法6人們在物質生產活動和社會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關系的總稱是CA生產關系B交往關系C社會關系D群體關系7某種文化元素隨同社會交往而擴散,為其他社會所采借和吸收的過程是AA文化傳播B文化采借C文化雜交D文化沖突8交換理論認為人類的相互交往和社會聯(lián)合是一種相互的交換過程。其創(chuàng)立者是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和CA馬克思B雷克斯C布勞D帕森斯9“生物人”通過社會文化教化,獲得人的社會性,獲得社會生活資格的過程是AA基本社會化B正向社會化C重新社會化D反向社會化10個人改變以前的知識結構、價值標準和行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會要求和新的形勢需要的知識結構、價值標準和行為模式的過程是D323社會行為規(guī)范處于非常模糊不清或基本失效的一種社會狀態(tài)稱作DA偏差B越軌C犯罪D失范24文化傳遞理論把社會文化分為AA主流文化和亞文化B積極文化和消極文化C正向文化和反向文化D政治文化和經濟文化25因人與社會的關系的失調或社會結構與環(huán)境的失調而影響相當數(shù)量社會成員的生活,妨礙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狀況稱為DB社會偏差C社會矛盾D社會問題A社會失范26社會病理學的理論基礎主要是BA社會整合理論B社會有機體理論C社會分層與流動理論D社會沖突理論27由于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和既得利益不同,人民對同一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價值評判標準和不同的立場、態(tài)度,因此在采取某種行為措施改變某一社會現(xiàn)象時,常常會引起矛盾和沖突。這是BA利益沖突理論B價值沖突理論C社會解組理論D社會失范理論28信息成為戰(zhàn)略資源,整個社會以知識價值論為基礎,先進的通訊和信息系統(tǒng)成為社會改革的手段。這是DA知識社會論B知識體系論C信息價值論D信息社會論29社會變遷的根本原因是AA社會生產力的增長以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B社會物質需要和利益沖突C科學技術的進步D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播30對全球化表述錯誤的觀點是BA全球化是一個客觀的歷史進程B全球化是一個單維度的過程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5
頁數(shù): 22
大?。?0.07(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SPECIALVOCABULARYDEPTOFSOCIOLOGY,ECNU11社會學專業(yè)詞匯社會學專業(yè)詞匯(按中文拼音首字母排序)B暴民MOB比擬法ANALOGICALMETHOD比例抽樣PROPTIONATESAMPLE不可知論AGNOSTICISM變態(tài)心理學ABNMALPSYCHOLOGY不完全歸納INCOMPLETEINDUCTION邊際效用遞減LAWOF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柏拉圖式愛情PLATONICLOVEC叢眾CONFMITY殘疾人THEHICAPPED參考書目BIBLIOGRAPHY參考群體REFERENCEGROUP成人教育ADULTEDUCATION初婚年齡AGEATFIRSTMARRIAGE垂直流動VERTICALMOBILITY出身群體DESCENTGROUP抽樣誤差SAMPLINGERR抽樣范圍SAMPLINGFRAME參與式觀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D代溝GENERATIONGAP對照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定性分析QUALITITIVEANALYSIS定量分析QUANTITATIVEANALYSIS定額抽樣QUOTASAMPLE多重人格MULTIPLEPERSONALITY地位流動STATUSMOBILITY第一手資料PRIMARYDATA第二手資料RAWDATA單因素實驗SINGLEFACTEXPERIMENT地域性流動GEOGRAPHICALMOBILITYF法人FICTITIONSPERSON反隔離DESEGREGATION犯罪學CRIMINOLOGY父居家庭PATRILOCALFAMILY父系親屬AGNATE父子關系FILIATION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RESEARCH封閉式監(jiān)管CLOSECUSTODY封閉型問題CLOSEDQUESTION分層隨機抽樣STRATIFIEDROMSAMPLEG規(guī)范NMS更年期MENOPAUSE過激主義ULTRAISM個案研究CASESTUDY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歸屬需求NEEDTOBELONG個人崇拜PERSONALITYCULT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H行話,黑話ARGOT橫坐標ABSCISSA合理趨勢RATIONALTREND霍桑效應HAWTHNEEFFECT婚姻調適MARRIAGEADJUSTMENT宏觀分析MACROSCOPICANALYSIS黃金分割GOLDENSECTION互補角色COMPLEMENTARYROLEJ家譜FAMILYRELIGREES截點CUTOFFPOINT拒答率REFUSALRATE絕對值ABSOLUTEVALUE監(jiān)護人CHAPERONAGE角色沖突ROLECONFLICT角色距離ROLEDISTANCE角色緊張ROLESTRAIN金錢崇拜MAMMONWSHIP間接暗示INDIRECTSUGGESTION價值中立VALUEFREE價值判斷VALUEJUDGEMENT集體行動COLLECTIVEACTION家庭規(guī)模FAMILYSIZE家庭不和DISHARMONYOFFAMILY家庭制度FAMILYINSTITUTIONSPECIALVOCABULARYDEPTOFSOCIOLOGY,ECNU33社會適應SOCIALADAPTATION社會慣性SOCIALINERTIA受控試驗CONTROLLEDEXPERIMENT試點調查PILOTINVESTIGATION睡眠者效應SLEEPEREFFECT適應性反應ADAPTATIONREACTION社會決定論AGELICISM社會改善論MELIISM生物決定論BIOLOGICALDETERMINISM雙職工家庭DUALCAREERFAMILY隨機化設計ROMIZEDDESIGN實驗室實驗LABATYEXPERIMENT說明性分析EXPLANATYSTUDYT他殺HOMICIDE胎兒FETUS推論DEDUCTION同化ASSIMILATION特殊性PARTICULARISM退伍軍人VETERAN統(tǒng)計假象STATISTICALARTIFACT態(tài)度量表ATTITUDESCALE通俗文化POPULARCULTURE逃避現(xiàn)實RETREATFROMREALITY探索性研究EXPLATYSTUDYW問卷QUESTIONNAIRE偽科學PSEUDOSCIENCE文化促進CULTURALACCELERATION微觀分析MICROSCOPIC外來援助EXTRINSICAID外顯行為MANIFESTBEHAVI文獻研究LIBRARYRESEARCH外向性格的人EXTROVERTX酗酒ALCOHOLISM信度CREDIBILITY刑法CRIMINALLAW謝金ACKNOWLEDGEMENTMONEY享樂主義HEDONISM雪球效應SNOWBALLEFFECT信息過濾INFMATIONFILTERING文化偏見BIASOFCULTURE性別歧視SEXISM心理年齡MENTALAGE心理滿足PSYCHICGRATIFICATION心理治療MENTALHEALING下向流動DOWNWARDMOBILITY現(xiàn)實主義ACTUALISM學術自由ACADEMICFREEDOM行動方案ACTIONSCHEME系統(tǒng)抽樣SYSTEMATICSAMPLE線性趨勢LINERTREND習得性無助LEARNEDHELPLESSNESS小群體研究SMALLGROUPRESEARCH選擇性記憶IVERETENTION先天后天之爭NATURENURTUREDEBATE需要不足失業(yè)DEMDEFICIENCYUNEMPLOYMENTY抑郁DYSTHYMIA因變量DEPENDENTVARIABLE郵寄問卷MAILQUESTIONNAIRE異常曲線ABNMALCURVE意外受孕ACCIDENTALPREGNANCY因果聯(lián)系CAUSALNEXUS原始資料RAWDATA應用邏輯LOGICINUSE移情作用EMPATHY樣本統(tǒng)計SAMPLESTATISTICS有限總體FINITEPOPULATION已分組資料GROUPEDDATA一夫一妻家庭MONOGAMOUSFAMILYZ自戀AUTOPHILIA周歲EXACTAGE擇偶MATEION資料庫DATABANK自變量INDEPENDENTVARIABLE總體法AGGREGATEMETHOD專業(yè)詞匯SPECIALVOCABULARY罪感情結GUILTCOMPLEX增長曲線GROWTHCURVE長老統(tǒng)治GENOCRACY自我暗示AUTOSUGGESTION自然選擇NATURALION自我知覺SELFAWARENESS自我概念SELFCONCEPT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4
大?。?0.0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單選題(每小題2分,10題,共20分)(總分2000)1退伍義務兵安置的基本原則是(B)。(200分)A從哪里來,回哪里去B妥善安置、各得其所C自由擇業(yè)D公開考試招聘21918年(C)頒布了勞動者社會保障條例,這是第一部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險法令。(200分)A古巴B中國C蘇俄D越南3根據(jù)國際勞工公約103號生育保護公約規(guī)定產假津貼的最低標準為本人工A(200分)A67B50C80D1004國際勞工組織最低社會保障標準公約1952規(guī)定,參加養(yǎng)老保險30年的雇員,基本養(yǎng)老金工資替代率應達到(B)。(200分)A60B40C20D805社會保障對象的管理實行(C)管理。(200分)A地官B禮記C月令D周禮10C種福利體制的“非商品化”程度最低。(200分)A自由主義福利體制B合作主義福利體制C社會民主主義福利體制D社會主義福利體制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15題,共30分)(總分3000)1社會救助的原則包括(ABDE)(200分)A人道主義原則B選擇性原則C生存保障原則D受助權利原則E最低生活原則2我國現(xiàn)行的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保險制度覆蓋(ABD)。(200分)A靈活就業(yè)人員B個體工商戶C農民D城鎮(zhèn)各類企業(yè)及其職工3社會救助的形式有(ABC)(200分)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9
大小: 0.5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第1頁共37頁一、單項選擇一、單項選擇32、“社會”一詞源于()。A、中國B、美國C、英國D、德國參考答案A20、中國社會學的起始人是()。A、嚴復B、康有為C、梁啟操D、陳千秋參考答案B21、理論社會學又稱()。A、純粹社會學B、經驗社會學C、應用社會學D、教育社會學參考答案A25、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產生于()年代。A、19世紀30年代B、19世紀40年代第3頁共37頁A、數(shù)量規(guī)模的體現(xiàn)B、結構的總和C、關系的集合D、個人關系的總和參考答案B15、文化是指()。A、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B、人類學到的科學知識C、人類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D、人類創(chuàng)造的所有財富參考答案D3、需要層次論是誰初次提出的。()B、萊格C、米德D、馬斯洛參考答案D5、“工作安定”屬于哪種需要。()A、生理的B、安全的C、歸屬的與愛的D、自尊的參考答案B24、“得到支持和友愛”屬于哪種需要。()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37
大?。?0.0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KY1社會保障學題庫答案社會保障學題庫答案一一單項選擇單項選擇題號12345答案DBCAC題號678910答案DCABD題號1112131415答案AADCD題號1617181920答案CBDAA題號2122232425答案CDCAA題號2627282930答案BBCDC題號3132333435答案CABDC題號3637383940答案CABCB題號4142434445答案BCBAB題號4647484950答案DCDAA二二多項選擇多項選擇題號5152535455答案ABCDABDABCDEABCDAB題號5657585960答案ABCEBCEABCDECDCD題號6162636465答案ABCBCDABCDDEABC題號6667686970答案BDEABCDEABCDEABCCE題號7172737475答案ABCDEABEABCEABCDEDE三三簡答題簡答題76答(1)社會保障支出增長過快,財政不堪重負;(2)高福利容易養(yǎng)懶罰勤;(3)高賦稅影響了企業(yè)的競爭活力;KY388答(1)失業(yè)者必須在法定勞動年齡之內;(2)失業(yè)者必須是非自愿性失業(yè);(3)失業(yè)者必須已參加失業(yè)保險;(4)失業(yè)者必須有勞動能力和就業(yè)意愿。89答(1)參保方可以選擇補充醫(yī)療的具體形式;(2)相對的自愿性;(3)福利性與非福利性并存;(4)保障性90答(1)工傷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施的,是國家對勞動者履行的社會責任,也是勞動者應該享受的基本權利;(2)工傷保險因其保障了工傷職工醫(yī)療及基本生活、傷殘撫恤、遺屬撫恤,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職工和家屬的后顧之憂;(3)建立工傷保險有利于促進安全生產,保護和發(fā)展生產力;(4)工傷保險保障了受傷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安定。91答(1)生育保險覆蓋面僅限于女性;(2)給付項目多;(3)標準高;(4)生育期間的醫(yī)療服務以保健、咨詢、檢查為主;(5)生育保險實行“產前與產后都應享受的原則”;(5)無論女職工妊娠結果如何,均可以按照規(guī)定得到補償。92答(1)社會保障覆蓋面問題;(2)個人賬戶和社會保障基金問題;(3)就業(yè)與失業(yè)問題;(4)城鎮(zhèn)貧困人口問題;(5)農村的養(yǎng)老保障問題;(6)社會保障的管理體制問題。93答(1)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模式有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完全積累制、部分積累制;(2)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方式主要有社會統(tǒng)籌模式、個人賬戶模式、社會統(tǒng)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模式;(3)社會保障基金籌資形式包括繳費制、繳稅制、儲蓄制。94答(1)保障勞動者基本生活,安定社會;(2)保護勞動者身體健康,增進勞動者體質;(3)促進生產發(fā)展,保證經濟正常運行;(4)為社會、為基層服務,方便群眾生活;(4)實行收入再分配,適當調節(jié)勞動分配,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95答(1)養(yǎng)老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2)養(yǎng)老保險是社會中每一個人都需要的;(3)養(yǎng)老保險是社會于寧與發(fā)展的需要;(4)實行養(yǎng)老保險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代際接替及協(xié)調發(fā)展。96答(1)保障失業(yè)者及其家屬基本生活原則。(2)待遇水平必須低于原工資水平的原則。(3)權利與義務相結合原則。97答(1)醫(yī)療社會保險具有普遍性;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8
大?。?0.0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社會統(tǒng)計學期末復習訓練社會統(tǒng)計學期末復習訓練一、單項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1為了解IT行業(yè)從業(yè)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機構從全市IT行業(yè)從業(yè)者隨機抽取800人作為樣本進行調查,其中44回答他們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們每月用于娛樂消費在1000元以上。此處800人是()A樣本B總體C統(tǒng)計量D變量2在頻數(shù)分布表中,將各個有序類別或組的百分比逐級累加起來稱為()A頻率B累積頻數(shù)C累積頻率D比率3離散系數(shù)的主要目的是()A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水平B比較多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水平C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離散程度D比較多組數(shù)據(jù)的離散程度4經驗法則表明,當一組數(shù)據(jù)正態(tài)分布時,在平均數(shù)加減1個標準差的范圍之內大約有A50的數(shù)據(jù)B68的數(shù)據(jù)C95的數(shù)據(jù)D99的數(shù)據(jù)5在某市隨機抽取10家企業(yè),7月份利潤額(單位萬元)分別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這10A相關系數(shù)B離散系數(shù)C回歸系數(shù)D判定系數(shù)11某地區(qū)政府想了解全市3321萬戶家庭年均收入水平,從中抽取3000戶家庭進行調查,以推斷所有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這項研究的總體是()A3321萬戶家庭B3000戶家庭C3321戶家庭的年均收入D3000戶家庭的年均收入12下列變量屬于數(shù)值型變量的是()A工資收入B產品等級C學生對考試改革的態(tài)度D企業(yè)的類型13如果用一個圖形描述比較兩個或多個樣本或總體的結構性問題時,適合選用哪種圖形()A環(huán)形圖B餅圖C直方圖D條形圖14在頻數(shù)分布表中,頻率是指A各組頻數(shù)與上一組頻數(shù)之比B各組頻數(shù)與下一組頻數(shù)之比C各組頻數(shù)與總頻數(shù)之比D各組頻數(shù)與最大一組頻數(shù)之比15兩個定類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可以使用()A系數(shù)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13
大?。?0.1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社會統(tǒng)計學復習題社會統(tǒng)計學復習題考試題型考試題型一、填空(12020)二、單選(11010)三、多選(2510)四、判斷(2510)五、計算題(5840)六、分析題(11010)一、填空題一、填空題1、大量觀察法之所以稱為統(tǒng)計上特有的方法,是與()的作用分不開的。2、大數(shù)定律的一般意義是在綜合大量社會現(xiàn)象的數(shù)量特征時,個別單位偶然的數(shù)量差異會(),使大量社會現(xiàn)象的數(shù)量特征借助于()形式,接近用確定的數(shù)值顯示出必然的規(guī)律性。3、要了解有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則總體是(),總體單位是()。4、凡是相鄰的兩個變量值之間可以連續(xù)不斷分割的變量,稱為()。凡是各變量值之間是以整數(shù)斷開的變量,稱為()。5、統(tǒng)計按其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描述統(tǒng)計和()。6、推論統(tǒng)計有兩個基本內容參數(shù)估計和()。7、通過抽樣得到的用以推斷總體特征的那個“部分”,在統(tǒng)計學上稱為()。樣本中所含的單位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稱為樣本大小,也叫做()。8、()是指由調查者直接搜集的、未經加工整理而保持其原本狀態(tài)的資料。()是指經他人加工整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引用來說明總體特征的資料。9、()誤差,是指在調查和統(tǒng)計過程中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而引起的技術性、操作性誤差以及由于責任心緣故而造成的誤差等。()誤差,是指由調查方式本身所決定的統(tǒng)計指標和總體指標之間存在的差數(shù)。10、統(tǒng)計調查從調查范圍上分,可分為()和()。11()誤差是在遵守隨機原則的條件下,用樣本指標代表總體指標不可避免存在的誤差,它表示抽樣估計的精度。26相關關系按方向不同,可分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27、在數(shù)據(jù)的各種計量尺度中,有絕對零點的計量尺度是。28、一元一次回歸方程YABX中的A表示。29、以樣本統(tǒng)計量估計總體參數(shù),要求估計量的數(shù)學期望等于被估計的總體參數(shù),這一數(shù)學性質稱為。30、參數(shù)的點估計必須滿足、和。31、中位值適用于、和。二、判斷題二、判斷題1、在區(qū)間估計中置信度和精度是相互制約的。2、中位值適用于定類、定序和定距變量。()3、不論是相關分析還是回歸分析,都必須確定自變量和因變量。4、在進行方差分析之前必須先對因變量的分布進行等方差性檢驗。()5、列聯(lián)表分析是針對表格中的相對頻數(shù)進行的。()6、統(tǒng)計分析內容主要分兩部分統(tǒng)計描述和統(tǒng)計推論。()7、數(shù)據(jù)的離散程度可以通過方差、極值和眾數(shù)等描述性統(tǒng)計量來測量。()8、假設檢驗思想中,無論在作出接受或拒絕假設時,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確性。()9、在進行方差分析之前必須先對因變量的分布進行等方差性檢驗。()10、列聯(lián)表分析是針對表格中的相對頻數(shù)進行的。()二、單選題二、單選題1、要了解400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則總體單位是。A400個學生B每一個學生C400個學生的成績D每一個學生的成績2、下列屬于定距變量的是。A職工的工齡B職工的性別C職工的籍貫D職工的政治面貌3對某市高等學校的科研所進行調查,則統(tǒng)計總體是()。A某市所有的高等學校B某一高等學校的科研所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15
大?。?0.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1第一章第一章緒論緒論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社會學的想像力社會學的想像力什么是社會學的想像力米爾斯在社會學的想像力中指出,社會學的想像力是一種心智的品質,這種品質可以幫助人們利用信息增進理性,從而使他們看清世事。即“個人只有通過置身于所處的時代中,才能夠理解他們自己的經歷,并把握自己的命運,他只能變得知曉他所處的環(huán)境中所有個人的生理機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機遇”。因此,具有社會學想像力的人能夠看清更廣闊的歷史舞臺,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的構架,通過這種想像力,個體性的焦慮不安就被體現(xiàn)為明確的社會性困擾,公眾不再漠然,而是參與到這樣的公共論題中。吉登斯在談到社會學的想像力的時候,曾經舉了一個喝咖啡的例子。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行為,社會學能夠對它說什么呢首先,咖啡并不只是一種讓人精神煥發(fā)的東西。作為日常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咖啡還具有象征價值。有時候,與喝咖啡相關的儀式比喝這一消費活動更為重要。舉例來說,早上喝咖啡在許多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標志著一天的開始。在白天,人們常常是與其他人一起喝咖啡,此時,喝咖啡就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社會儀式了。喝咖啡與社會交往,就成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第二,咖啡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是一種毒品,對大腦有刺激作用,許多人喝咖啡就是為了提神,熬過自己難熬的時光。但人們并不把嗜好咖啡的人看成是吸毒的人。但是,如果你只是要咖啡因(也就是吸毒),情況就不是了,大多數(shù)社會并不容許人們吸毒。不過,也有社會容許消費大麻甚至可卡因,卻反對消費咖啡。為什么這樣呢這是社會學家有興趣探討的問題。第三,喝一杯咖啡使一個人卷入到全球一系列復雜的社會與經濟關系中。咖啡原產地大多數(shù)是貧窮國家,而消費地大多數(shù)是一些富裕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咖啡是僅次于石油的最有價值的商品,是許多國家最大的外匯來源。咖啡的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為許多人提供就業(yè)機會,也為國家之間的交往提供了機會。由于現(xiàn)代社會沒有一個社會能夠置身于世外桃源中,研究這種全球化的貿易,也是社會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第四,正因為如此,咖啡也變成了一種政治。由于咖啡的種植十分普及,變得“品牌化”了,而喝什么樣的咖啡就變成了消費者對生活方式的選擇,譬如純天然的咖啡,無咖啡因的咖啡等,也可到特色咖啡廳,也可到“星巴克”連鎖店。對于這樣的現(xiàn)象,社會學家也有興趣,譬如是什么影響人們的消費方式等。第五,喝一杯咖啡的行為隱含了某種社會和經濟發(fā)展史。與人們熟悉的茶、白糖一樣,咖啡成為一般消費品,也只是18世紀晚期以后的事。雖然咖啡源于中東,西方人對咖啡的消費是殖民擴張時期才開始的,那么西方人到底怎樣看待咖啡過去與今天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咖啡與世界貿易的發(fā)展不怎樣的關系這也是社會學家感興趣的問題??傊?,社會學的想像力使我們看到,一些看起來是個體的事情,當把他放到一定的社會經濟背景中去的時候,卻成為社會學的現(xiàn)象。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社會學的歷史發(fā)展社會學的歷史發(fā)展社會學產生于19世紀上半葉的歐洲,在一百六十多年的時間里,社會學已有了很大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學自身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并形成了許多理論和流派;二是社會學在世界各國廣泛傳播,成為一門重要的社會科學學科。本章將簡要地介紹社會學的發(fā)展的歷史背景以及社會學的學科性質,使大家能夠把握社會學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社會學的基本性質?!吧鐣W”一詞為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孔德AUGUSTECOMTE17981857年首創(chuàng)。“社會學”在法語為SOCIOLOGIE,它的前半部分SOCIO來自拉丁語SOCIETAS,意為社會,后半部分LOGIE來自拉丁語LOGOS,意為概念、學說、學問,兩部分合在一起,詞源學上的意義是關于社會的學說。①(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收出版社1991出版,第1頁)1838年10月,孔德的實證哲學教程第4卷出版。他在書中首次使用“社會學”這一概念,并提出要建立社會學這樣一門獨立的學科,標志著社會學的誕生??椎聞?chuàng)建社會學的目的之一是要填補學科的空白。他認為,宇宙現(xiàn)象可分為5種天文、物理、化學、生物、社會,前4種現(xiàn)象已有專門的學科研究,只有社會現(xiàn)象還沒有一門獨立的學科進行研究。社會學就是研究社會現(xiàn)象的科學。由此可見,孔德所要建立的社會學是包羅各種社會科學的總稱,是社會科學的代名詞。填補學科空白并不是孔德創(chuàng)建社會學的根本目的。適應當時社會需要,探尋認識社會和解決社會問題的理論和方法才是其根本目的。當時,社會已經發(fā)展到需要一門科學解釋并解決其出現(xiàn)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的階段。一百多年來,社會學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初創(chuàng)時期、形成時期、發(fā)展時期三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在各國的努力下,社會學的“本土化”工作發(fā)展迅速,社會學這一學科已在世界各國扎根、成長。19世紀末社會學傳入我國,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fā)展過程。一、社會學產生的社會背景在古代社會生活條件下,不可能產生也不需要社會學。社會學是社會生活復雜化,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尖銳化的產物。1社會變革社會學產生的19世紀30、40年代,是歐洲社會急劇變動的時代。18世紀前后,工業(yè)革命和資產階級政治大革命席卷歐美,使最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英、法、美、德等國的社會結構、社會關系及社會生活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巨大的生產力使整個社會的生產、生活改變了面貌,使社會邁向了現(xiàn)代化之路;大機器生產方式取代了以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摧跨了,社會生產、生活走向社會化,眾多的、龐大的社會組織紛紛出現(xiàn),行會瓦解了,家庭的結構和功能也發(fā)生了變化;工業(yè)化帶動了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又推動了商品生產的發(fā)展,資產階級為獲取原料和產品市場而進行的貿易競爭和掠奪往往帶有國際性質,封建割據(jù)的閉塞狀態(tài)被打破了;工商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加速了人口由農村向城市的轉移,伴隨著城市文明的推進,也產生了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如住房擁擠、環(huán)境污染、工廠噪音、人際關系表面化、匿名化、復雜化科學的昌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經濟活動日益滲透到各個社會生活領域,宗教組織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神秘性、神圣性、對人和思想的絕對控制性,社會走向世俗化;社會的財富和資本從封建貴族轉移到新興資產階級手中,社會日益分化為兩大對立的階級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階級矛盾、對立更加明顯、尖銳;資本主義競爭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冷漠、敵對,在人們的行為中充滿了爾虞我詐、利己主義。面對社會環(huán)境的急劇變動,廣大人民群眾需要有一種理論,幫助他們揭示社會奧秘,認識自己的命運,尋找擺脫枷鎖的途徑。統(tǒng)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也需要有一種理論,能夠對出現(xiàn)的各種社會問題給予解釋并提出解決的辦法。當時的社會思想家們正是適應這種社會需要,從各自的立場出發(fā),以不同的角度探尋社會的規(guī)律。社會學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2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社會學的產生除了與當時的社會需要有關,還與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有直接的關系。3國的法規(guī)有158條之多,據(jù)此他對相應的社會和國家的制度作了詳細的描述。正是由于他的功勞,使一部分古希臘法得以流傳至今。33智者派智者派公元前公元前5世紀世紀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繁榮時代出現(xiàn)的一批職業(yè)教育家和哲學家。他們并不是建立在統(tǒng)一學說的基礎上的思想派別,而是由于自稱能給人以智慧以及和教會人們在辯論中取勝的技巧和方法而得名。智者派最先發(fā)展了關于社會起源的契約理論。這個理論從本質上區(qū)別于亞里士多德的人是社會動物的學說,認為人類最早生活在“自然狀態(tài)”下,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個人享有最充分的自由,正是由于這個緣故,人與人之間處于無休止的相互戰(zhàn)爭之中。這種戰(zhàn)爭狀態(tài)使個人的安全和財產都得不到保證,為了結束彼此戰(zhàn)爭,人們同意交出自己的部分權利,遵守一定的法則,組成社會,共同生活。2中世紀時期的社會觀隨著奴隸制度的滅亡,封建制度的確立,西方社會進入中世紀時期。這一時期可以說在社會科學領域里沒有取得多少有意義的實質性的進展,這是由于宗教神學統(tǒng)治和壟斷的結果。在這一時期里,值得特別一提的是伊本哈爾頓所作的貢獻。伊本哈爾頓伊本哈爾頓13321332~14061406是一位多產的阿拉伯著述家穆斯林人民歷史的撰寫者。他在緒論篇里,闡述了關于社會和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觀點。他認為歷史學的任務不應是簡單地描述歷史事件,而應是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任何社會現(xiàn)象的變化和運動都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社會上的一切都具有自己的開始,發(fā)展和結束,一種現(xiàn)象的滅亡,導致另一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世間的萬物就是這樣永恒不息地變動著。伊本哈爾頓認為各個社會和民族間的不同,是由于生物和地理的因素所造成的,特別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不同的結果。正是由于他強調用生產方式作為解釋社會性質的基礎,有人推崇他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先驅。在談及社會意識和社會關系時,他認為一致的社會意識是社會一致的反映,同時一致的社會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模仿和同化的結果。伊本哈爾頓不僅看到社會有一致的方面,同時也看到社會中存在的對立和不和。他認為自私和仇恨是社會對立的根源,社會中的斗爭和戰(zhàn)爭都是由于自私和仇恨引起的,國家衰亡的原因是統(tǒng)治階級及其代表人物的腐化墮落。伊本哈爾頓還注意到了勞動分工。他認為只有進行勞動分工才能保證人們的社會生活,而勞動分工的結果形成了人們之間的相互依賴。他從勞動分工這一事實出發(fā),推論出了交換的必要,又由交換和供需關系推論出了商品的價格。伊本哈爾頓認為社會不是從來就有的和一成不變的,他把社會看作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他指出,人們最早生活在部落里,只是后來才建立了國家。國家在伊本哈爾頓的眼里是某種類型的有機體,這種有機體也是遵循著既有生又有死的一般規(guī)律。伊本哈爾頓認為國家對于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人們的經濟生活也是歷史形成和變化的。最初,人們過著游牧的生活,不斷遷移,后來才轉入定居,從事農業(yè)生產,直至最后才出現(xiàn)了城市,發(fā)展了城市經濟和生活。3文藝復興以來的社會哲學思想以意大利文藝復興為標志的人類歷史新時期開始以來,一掃過去長期的愚昧和黑暗,迎來了科學的明媚春天。在新時期里,出現(xiàn)了一大批有名的思想家和科學家,他們的業(yè)績有力地推動了社會思想的發(fā)展,并為最終實現(xiàn)由社會哲學向社會學的過渡,使社會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奠定了基礎。11馬基雅弗利馬基雅弗利14691469~15271527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馬基雅弗利1469~1527,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君主論一書中,描述了在各種卑鄙動機和不道德的思想驅使和慫恿下的人們進行的令人發(fā)指的爭權奪利的斗爭情景。同時他也看到了現(xiàn)實社會中階級的沖突和對立及其造成的嚴重后果。他寫道“因為在每個城邦里都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意向人民不想讓達官貴人統(tǒng)治他們和壓迫他們,而達官貴人硬是要這樣做,由于這種對立的行為,于是在城邦里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三種結果中的一種情況或是霸主政權,或是民主政治,或是不法統(tǒng)治?!?2博丹博丹15301530~15961596繼馬基雅弗利之后,對社會學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人物是法國著作家博丹1530~1596。他在共和六書里,討論了社會的起源和國家的誕生。博丹認為,社會最初起源于家庭,家庭不斷擴大和發(fā)展,最后形成了社會。在博丹看來,社會就其本質而言是由為了從事手工業(yè),商業(yè),禮儀等類似活動而組織起來的眾多小群體結合而成,因為大家都看到合作帶來的好處。如果說社會是這樣和平地產生,那么國家的形成,在博丹看來,完全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礎上,是一個群體征服另一個群體的結果。此外,博丹還詳細探討了亞里士多德關于地理氣候因素影響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理論,指出北方人身體強健,而性格粗野,南方人聰明,有教養(yǎng),但身體虛弱,地處南北之間氣候溫和地帶的人們兼有上述兩者的優(yōu)點。33社會契約論社會契約論1616世紀世紀1818世紀世紀從16世紀開始到18世紀末,在歐洲社會和政治思想中社會契約論成為流行和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一種理論。社會契約論主要是在資產階級和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它是新興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反對封建統(tǒng)治進行斗爭的思想武器。社會契約論的基本思想是,人之秉性是天生自由的,世上的人們應享有平等的權利,用社會契約的形式來解釋社會的產生和國家權力的本質。這一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15881670,洛克1632~1704,盧梭1712~1778。在解釋社會發(fā)展問題上,霍布斯和盧梭的不同之點在于,霍布斯認為,社會形成之前的“自然狀態(tài)”是“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zhàn)爭局面。而盧梭則認為,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們之間并沒有出現(xiàn)普遍不和彼此對立的局面,而是一派友好相處的和平景象?;舨妓购捅R梭在這一問題上的嚴重分歧,表現(xiàn)為他們對于人之本性的不同認識。前者認為人之本性是自私和丑惡的,是社會使人去掉,劣根,變得高尚,后者認為人之本性是至善至美,相反是社會使人變壞。在新時期里,除了社會契約論這一主要思想潮流之外,也還有另外一些思想家,他們程度不同的基于豐富的觀察材料提出了較為準確的關于社會的看法。這些人是維科、孟德斯鳩以及18世紀的英國經濟學家。在17世紀,特別是18世紀,今天稱之為人種學和人種史以及社會紀實對偏遠落后地區(qū)原始部落人群的生活和社會現(xiàn)象的觀察和描述有了很大的發(fā)展。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發(fā)展,也要求對一系列的社會現(xiàn)象,特別是對社會經濟現(xiàn)象進行認真觀察和了解。維科16681744是繼中世紀的伊本哈爾頓之后第一個試圖制定關于社會發(fā)展一般理論即歷史哲學的意大利人。他拋棄了社會契約論的理論,認為人就其本性來說是社會性的。他在新科學一書中提出了作為歷史一般規(guī)律的社會發(fā)展三階段的理論。維科所說的社會發(fā)展三個階段是1神學階段,在這一階段上神是歷史的主宰,2英雄階段,在這一階段上軍事貴族居于統(tǒng)治地位,3人本階段,在這一階段上人們都享受著民主制度和平等權力。維科是歷史循環(huán)論或周期運動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社會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上述三個階段的不斷循環(huán)和周期性地反復。不過這種循環(huán)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而是沿著螺旋形式的上升路線進行。孟德斯鳩168941755是著名的法國政治哲學家,對早期的人類地理學思想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推動了關于人類社會的歷史研究。他在1748年寫成的論法的精神一書成為政治理論史和法學史上的一部名著。在這部名著中,他提出了基于道德、榮譽和恐怖進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59
大?。?0.4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西安廣播電視大學社會保障學形成性作業(yè)西安廣播電視大學社會保障學形成性作業(yè)第一次作業(yè)第一次作業(yè)(第一章到第四章)第一題填空題1、社會保障具有穩(wěn)定功能、調節(jié)功能、促進發(fā)展功能、和互助功能及其他多種功能。2、社會保障具有公平性;社會化;福利性;法制規(guī)范性;多樣性;等特征。3、影響社會保障發(fā)展的因素包括經濟因素、社會因素、道德倫理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歷史文化因素等。4、社會保險制度在德國的產生,是進入現(xiàn)代社會保障制度階段的標志。5、福利國家將社會保障的發(fā)展推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使社會保障制度擺脫了歷史上充當穩(wěn)定社會工具的單一色彩,代之以社會公平等理念,進而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協(xié)調與維系機制。6、早期的社會保障是慈善事業(yè)的代名詞,它包括宗教慈善事業(yè)、官辦慈善事業(yè)與民辦慈善事業(yè),在西方是宗教慈善事業(yè)為主,在中國則是官辦慈善事業(yè)為主。此后才進入濟貧制度階段。第二題名詞解釋1、社會保障社會保障是國家或社會依法建立的、具有經濟福利性的、社會化的國民生活保障系統(tǒng)。在中國,社會保障則是各種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軍人福利、醫(yī)療保障、福利服務以及各種政府或企業(yè)補助、社會互助等社會措施的總稱。包括依法建立;突出以人為本;具有經濟福利性和屬于社會化行為等必備要素。2、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體系,是指由社會保障各個有機組成部分所構成的整體,它強調的是社會保障制度內在的結構、項目設置等,具體是指國家依法建立起來的保障國民生活、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系統(tǒng),是由保險、救助、福利、互助和個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聯(lián)系的子系統(tǒng)編結成的一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的“社會安全網”。3、社會救助是指國家和社會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面向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經濟幫助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4、社會保險是國家依據(jù)法律建立的面向勞動者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由政府、單位和個人三方共同籌資,目標是保障勞動者在因年老、疾病、工傷、生育、死亡、失業(yè)等風險暫時或永久失去勞動能力而失去工資收入來源時,能夠從國家或社會獲得物質幫助,以此解除勞動者的后顧之憂。5、社會福利廣義是指社會保障的同義語,是國家和社會對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的全部物質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狹義是指社會保障的從屬概念,是與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和社會為提高全社會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而提供福利設施和福利服務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6、社會保障管理屬于社會政策管理范疇,作為國家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它既是社會保障法制的延伸,也是對社會保障法制的強化在實踐中要受到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制度以及現(xiàn)代各國行政架構的制約。目前主要存在著三種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和集散結合管理模式。第三題簡答題1、如何理解社會保障的目標。社會保障的目標是發(fā)展變化的?,F(xiàn)代社會保障的目標是通過保障和改善國民生活、增進國民福利來實現(xiàn)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其分目標包括幫助國民擺脫生存危機,滿足國民的生活保障需求,實現(xiàn)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2、社會保障的基本原則1、突出以人為本,彰顯人道主義,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的重要成果與推動力量。2、維護并創(chuàng)造著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促進著經濟社會的正常發(fā)展。3、不斷增進著國民福利。4、能夠為其他相關政策的實施提供配套。5、能夠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改良著社會產業(yè)結構2、社會保障的國際經驗與教訓有哪些社會保障的國際經驗是(1)尊重本國的國情(2)追求長期穩(wěn)定協(xié)調發(fā)展(3)健全社會保障法律制度(4)努力追求社會化(5)對市場機制日益重視社會保障的主要國際教訓是(1)國家包辦社會保障事務和福利的高速膨脹,將帶來嚴重的社會保障財政危機(2)社會保障水平過高會助長國民惰性,影響國家競爭力(3)社會保障體系的殘缺不全亦會使有關社會問題進一步惡化3、如何評價中國的社會保障改革中國的社會保障改革是世界矚目的重大制度變革。其重要意義在于它的全面變革與制度創(chuàng)新。迄今為止,它走過了三個階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中也出現(xiàn)過失誤,現(xiàn)階段還面臨著許多問題,但最艱難的改革任務已經完成,新制度的建設將進入加快進行的軌道。4、試述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未來發(fā)展從中長期的發(fā)展角度出發(fā),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fā)展目標,應當是在這種制度最終定型的基礎上,發(fā)展成為全體國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并在維護經濟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中實現(xiàn)自身的持續(xù)發(fā)展。其分目標包括一是盡快實現(xiàn)制度定型;二是維系整個社會經濟的長期穩(wěn)定協(xié)調發(fā)展;三是保證城鄉(xiāng)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使其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四是促使新制度的有效性不斷提高。在建設中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進程中,應當確立大協(xié)調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突出以人為本和公平的價值取向。一方面,社會保障不僅要追求系統(tǒng)內部各子系統(tǒng)與各項目之間的協(xié)調,還應當追求社會保障政策與就業(yè)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公共財政政策、人口政策等相關政策的協(xié)調。另一方面,社會保障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人的全面發(fā)展,是為了促進社會公平,必須牢固地確立以人為本和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5、試述福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福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一是削減福利支出;二是調整福利結構;三是擴充社會保障資金來源;四是引入私營機制等。6、如何理解社會保障法的實質現(xiàn)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以解決國民生存保障問題并促使社會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為基本出發(fā)點與歸屬點的,因此,社會保障立法實質上既是社會成員生存權利保護法和國民安全法,同時也是社會穩(wěn)定法和社會調節(jié)法。7、中國社會保障管理的狀況中國的社會保障管理屬于社會政策管理范疇,作為國家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它既是社會保障法制的延伸,也是對社會保障法制的強化在實踐中要受到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制度以及現(xiàn)代各國行政架構的制約。目前主要存在著三種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和集散結合管理模式。社會保障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社會保障行政管理,社會保障財務管理。中國的社會保障管理部門主要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衛(wèi)生部;財政部等,其他有關部門不同程度地參與著社會保障事務的管理。第五題比較分析題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12
大?。?0.0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1本科社會學概論期末考試題本科社會學概論期末考試題一、選擇題一、選擇題1、社會一詞源于A、中國。、中國。2、民主在德國的作者是C、托克維爾。、托克維爾。3、科塞是B、社會沖突理論、社會沖突理論的代表人物。4、在中國現(xiàn)代早期茂名思想家中,對社會學貢獻最大的是C、嚴復。、嚴復。5、公認的社會學理論的三大奠基人是B、馬克思、馬克思C、涂爾干、涂爾干D、韋伯、韋伯。6、社會學理論中,法國思想家占了相當?shù)姆萘?,當代法國社會學家有B、布迪厄、布迪厄D、福、??????。7、屬于社會學常用的資料收集方法有A、抽樣問卷調查法、抽樣問卷調查法B、觀察法、觀察法C、訪談法。、訪談法。8、晚輩向長輩傳授知識被稱為B、逆向社會化、逆向社會化。9、中國社會學的起始人是B、康有為。、康有為。10、由于原來的社會化失敗或已不再適用,需要重新學習社會的價值和行為規(guī)范的過程被稱為C、再社會化、再社會化。1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需要重新走進課堂,拿起書本,這種現(xiàn)象是D、繼續(xù)社、繼續(xù)社會化。會化。12、一人身兼數(shù)職、顧此失彼、疲憊不堪是B、角色沖突、角色沖突的表現(xiàn)。13、米德認為自我包括B、主我、主我C、客我、客我。14、社會化的機構包括A、家庭、家庭B、學校、學校C、工作組織、工作組織D、大眾傳媒、大眾傳媒15、一位業(yè)務經理與職員、總經理、其他業(yè)務經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關系,叫做D、角色從。角色從。16、以下屬于角色失調現(xiàn)象的有A、角色中斷、角色中斷C、角色沖突、角色沖突D、角色失敗、角色失敗17、鏡中我是B、庫利、庫利提出來的。18、D、擬劇理論、擬劇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19、產生社會互動的條件包括B、具有一定的互動結構、具有一定的互動結構C、互相依賴。、互相依賴。20、不同的社會成員或社會團體為了各自獲得同一目標而進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競、競爭。爭。21、屬于社會資本特征的是A、關系性、關系性B、無形性、無形性。22、從C、關系建立的基礎、關系建立的基礎角度出發(fā),社會關系可劃分為血緣關系、地緣關系和業(yè)緣關系。23、社會學界最早對社會資本作出分析的是B、科爾曼。、科爾曼。24、沖突的形式包括A、口角、口角B、戰(zhàn)爭、戰(zhàn)爭C、仇斗、仇斗D、械斗、械斗25、結構功能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帕森斯、帕森斯。26、把社會群體分為內群體和外群體,是根據(jù)C、歸屬感、歸屬感的標準。27、家庭的傳統(tǒng)功能,即B、生產功能、生產功能,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喪失。28、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核心家庭。29、C、同鄉(xiāng)會、同鄉(xiāng)會不屬于正式組織。30、影響群體凝聚力的因素有A、領導的權威性、領導的權威性B、成員的認同感、成員的認同感C、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D、群體的人數(shù)。、群體的人數(shù)。31、家庭社會學的主要理論包括A、符號互動理論、符號互動理論C、結構功能理論、結構功能理論D社會沖突理論。社會沖突理論。32、與正式組織相比,初級社會群體的主要特征是B、人際關系密切。、人際關系密切。33、與初級社會群體相比較,社會組織的特征有B、明確的行動目標、明確的行動目標D、規(guī)范的制度。、規(guī)范的制度。34、提出中層理論的社會學家是B、默頓、默頓。3意識的日益增強,這一趨勢被稱為C、廣義全球化、廣義全球化。67、基于資本、技術等經濟因素的向外擴張,是導致世界規(guī)模的統(tǒng)一市場和跨國公司的形成過程,這一過程被稱為C、開放型社會、開放型社會。68、社會是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直線式發(fā)展,這是社會變遷A、社會進化論、社會進化論的觀點。69、以下是社會變遷發(fā)生原因的是A、人口變動、人口變動B、技術發(fā)展、技術發(fā)展C、文化交流、文化交流D、自然環(huán)、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境的變化。70、社會現(xiàn)代化的內容包括A|經濟現(xiàn)代化經濟現(xiàn)代化B、政治現(xiàn)代化、政治現(xiàn)代化C、城市化、城市化D、人的現(xiàn)代化、人的現(xiàn)代化。71、下列是經濟全球化的后果的是A、貿易同質化、貿易同質化B、價格競爭同質化、價格競爭同質化C、人們需求的、人們需求的同質化同質化。二、名詞解釋二、名詞解釋1、反實證主義方法論、反實證主義方法論反實證主義方法論突出了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對立,顛覆了自然科學的主導性,強調研究中的價值和意識形態(tài)因素,偏重質性研究,重視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平等關系,知識的地方性,闡釋的循環(huán),多重聲音等。2、定量方法、定量方法通過對事物的觀測和測量,考察事物存在的規(guī)模、運動的規(guī)模和發(fā)展的程度,并用數(shù)量表示出來的方法。定量研究將對應于抽樣問卷調查與分析,以及采用計算機模型統(tǒng)計分析等。其優(yōu)點是標準化和準確化程度高。3、解釋性研究、解釋性研究解釋性研究試圖對社會現(xiàn)象做出普遍的因果解釋,以解答“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是對事物內部聯(lián)系和本質特征的分析。在展開研究前要將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概念轉換成具體的、可以測量的變量,要提出一些明確的研究假設,建立一個將這些假設聯(lián)系起來的因果模型。4、鏡中我、鏡中我美國社會學家?guī)炖亲钤缣岢鲎晕野l(fā)展理論的社會學家之一。他認為,自我或人格是社會的產物,是通過社會互動產生的。庫利用“鏡中我“來描繪通過觀察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反應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的過程。具體的說,每個人的“自我“觀念其實是他人這面“鏡子“的反射。庫利認為,一個人如果不同別人交往、進行社會互動,他就不能客觀的認識自己。5、代溝、代溝在社會學中是指兩代人在思想、價值觀念、生活態(tài)度、生活方式、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出現(xiàn)的差距、隔閡甚至沖突。6、無效文化傳遞、無效文化傳遞是指上一代的文化知識和規(guī)范因故未能有效地傳遞給下一代。其顯著的后果是造成反社會的人格。7、常人方法學、常人方法學該理論是美國社會學家加芬克爾創(chuàng)立的。它主要研究人們在日常互動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對現(xiàn)實的定義。該理論認為社會互動是由形成人們正常交往基礎的規(guī)則決定的,這些規(guī)則通常是理所當然的和心照不宣的。但如果違背了這些規(guī)則,互動就不能順利進行。常人方法學認為在任何一個互動過程中,都存在著一些背景知識,互動雙方都必須了解這種背景知識,遵守其隱含的規(guī)則。8、弱關系理論、弱關系理論,格蘭諾維特提出了著名的弱關系理論,他認為,測量社會關系強弱的四個維度是互動的頻率、情感強度、親密關系和互惠交換。在群體之間使用的主要紐帶是聯(lián)系不多、情感投入交少的弱關系,而非情感投入較多、聯(lián)系頻繁的強關系。9、社會結構、社會結構,社會結構是指社會中的各個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間的持久的、穩(wěn)定的、相互關聯(lián)的的模式、。10、初級群體、初級群體是群體內部成員間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際關系和濃厚的感情色彩的群體。11、普那路亞家庭、普那路亞家庭,是由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在研究夏威夷群島上土著人的家庭制度時命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14
大小: 0.1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社會學概論網上作業(yè)測評答案第1題單選題“工作安定”屬于哪種需要。A生理的B安全的C歸屬的D自尊的第2題單選題“社會學”這個詞首先是在()第四卷中提出來的。A社會學研究B社會學是什么C實證哲學教程D社會學原理第3題單選題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家庭形態(tài)。A普那路亞家庭B血緣家庭C對偶家庭D一夫一妻制家庭第4題單選題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聯(lián)合家庭D其他家庭第5題單選題一位教師與學生、校長、圖書館員、校醫(yī)人員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關系,叫做A復式角色B角色叢B美國C英國D德國第11題多選題一般而言,家庭具有哪些功能A經濟功能B生物功能C撫育和贍養(yǎng)功能D休息和娛樂功能第12題多選題以下屬于次級社會群體的是A機關B政黨C軍隊D學校第13題多選題根據(jù)互動的性質,合作性的社會互動可以分為A適應B模仿C同化D暗示第14題多選題以家庭親屬關系為標準,家庭可以分為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36
大?。?2.5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1電大社會保障學期末復習考試試題及參考答電大社會保障學期末復習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資料小抄案資料小抄選擇題1我國的保險互助組織最早產生于(B)北京B、上海C、武漢D、廣東2最早出現(xiàn)的社會保障模式是(A)投保資助型B、福利國家型C、國家保險型D、儲蓄保險型31948年正式宣布第一個建成福利國家的是(C)A、法國B、德國C、英國D、瑞典4具有“福利國家櫥窗”之稱的是(D)新加坡B、德國C、英國D、瑞典5、保障社會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是(B)B、社會救濟6、社會保障的最高層次是(C)社會保險C、社會福利7、國家統(tǒng)籌的保險模式最早是在(B)建立中國B、前蘇聯(lián)C、英國D、德國8、投保資助型的養(yǎng)老保險模式最典型的國家是(C)C、美國9、實行自我保障模式最典型的國家是(B)瑞典B、新加坡C、英國D、中國10、(D)頒布的失業(yè)社會保險立法,標志著世界上強制性失業(yè)社會保險制度的誕生法國B、德國C、瑞典D、英國11、目前采用最多的失業(yè)保障模式是(C)A、非強制性的失業(yè)保障模式B、失業(yè)救濟制度C、國家立法強制實施的失業(yè)社會保險。12、50年代初期,工業(yè)國家規(guī)定的失業(yè)津貼等待期多數(shù)是(B)天A、6B、7C、8D、913、累計繳費時間10年以上的,給付期最長(C)月。A、12B、18C、24D、3014、我國于(B)年起,開始推行合同制,同時頒布了國營企業(yè)職工待業(yè)保險暫行規(guī)定,標志著我國就業(yè)保障制度開始與市場經濟國家接軌。A、1985B、1986C、1987D、198815、1883年,(B)政府頒布疾病保險法,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強制性醫(yī)療保險制度的誕生。B、德國16、(A)于1920年首創(chuàng)了全民衛(wèi)生服務,即由政府負責向全民提供醫(yī)療服務,并且主要通過國家財政支付。匈牙利B、瑞典C、芬蘭D、挪威17、美國老年醫(yī)療保險中采取的一種新的醫(yī)療服務費用支付方法是(D)工資制B、定額付費C、按病種分類付費D、RBRVS支付制18、HMOS四種形式中最普遍的是(A)有醫(yī)療服務提供者發(fā)起并組織管理由私人醫(yī)療料保險公司發(fā)起有大中企業(yè)或企業(yè)聯(lián)合組織發(fā)起有社區(qū)團體組織發(fā)起19、醫(yī)療保險制度中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控制在當?shù)芈毠つ昶骄べY的(C)倍左右A、2B、3C、4D、520、(B)實行儲蓄保險型醫(yī)療保險制度,還實行了健保雙全和MEDI計劃瑞典B、新加坡C、美國D、德國21、按基金籌集和費用分擔方式,社會保險模式可分為()投保資助型B、國家保險型C、福利國家型D、儲蓄保險型22、社會保障制度包括()社會保險B、社會救濟C、社會福利D、社會優(yōu)撫23、社會福利的內容()未成年人福利B、老人福利C、殘疾人福利D、勞動者福利24、社會保險基金的特點()強制性B、補償性C、儲蓄性D、互濟性25、社?;鸬膩碓辞溃ǎ┢髽I(yè)繳納B、勞動者個人繳納C、國家財政基金D、基金投資收益26、我國長期實行()的就業(yè)政策高就業(yè)B、低工資C、高工資D、高福利27、老年保險制度的三種基本模式()國家統(tǒng)籌的保險模式B、投保資助型C、自我保障型D、福利國家型28、職業(yè)教育與培訓分為三個層次()3度,規(guī)定的公積金用于購買住房及保險金,其余用于醫(yī)療費及其他特殊費用。A、80B、85C、60D、75U、我國改革前住房保障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其主要特點有福利性B、供給性C、非商品性D、產權模糊性56、住房公積金歸職工個人所有,存入職工個人公積金帳戶,可以把職工住房公積金帳戶與兩種功能不同,支付使用處于不同階段的帳戶資金通用,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職工福利基金帳戶B、職工困難補助個人帳戶C、職工養(yǎng)老個人帳戶D、職工生育津貼帳戶57、國際上確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種。按照一個家體用于飲食支出的比例來大體測定該家體的生活水平的測定方法是生活需求法B、恩格爾系數(shù)法C、生活形態(tài)法D、國際貧困標準法58、一般說來,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必須經過程序。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則B、普遍性原則C、法制化原則D、維護個人尊嚴的原則59、最低生活保障遵循以下原則才能建立有效的安全網A、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則B、普遍性原則C、法制化原則D、維護個人尊嚴的原則60、目前,我國開展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由各級制定政策,負責行政管理,居委會、街道辦事處具體實施。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B、勞動服務部門C、政府部門D、民政部門61、下列關于致貧因素的分析,屬于人的因素的是人的身體素質B、文化素質C、人口出生率口的不健康心理和不合理的經濟行為導致貧困狀況的持續(xù)62、以下農村扶貧的方式和方法中,具有人力資源開發(fā)和就業(yè)促成雙重性質,扶貧效果深遠的扶貧方式是以工代賑B、勞務輸出C、小額信貸D、生活救濟63、扶貧目標的實現(xiàn)和扶貧項目的實施,首要條件是政策支持和引導B、思想扶持C、科技和信息D、足夠的資金64、我國扶貧資金的來源有國家扶貧資金B(yǎng)、地方配套資金C、國際組織扶貧資金D、企業(yè)幫扶資金65、以下屬于法律援助內容的是訴訟費減免B、免費提供律師C、公證D、法律咨詢服務66、發(fā)展中國家法律援助制度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才開始建立,還沒有西方發(fā)達國家那樣完備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體制多元化現(xiàn)象的存在,使得在很長時期內一直是發(fā)展中國家法律制度的基礎和處理糾紛的主要手段。法律援助B、民法C、訴訟法D、傳統(tǒng)的習慣法67、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發(fā)展的體現(xiàn),有關其本質的說法正確的是體現(xiàn)國家對全體人民基本公民權利的保障B、完善訴訟民主機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各項改革措施的發(fā)展D、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安定團結68、下列法律法規(guī)中,包括法律援助規(guī)定的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B、刑事訴訟法C、民事訴訟法D、法律援助法69、世界各國法律援助資金來源主要有直接投入和間接投入兩種模式,法律援助資金間接投入的主要方式是法院免費訴訟制度B、政府財政撥款C、訴訟保險D、社會捐贈70、是確定當事人能否獲得法律援助的基本條件,是決定法律援助程序能否啟動的關鍵。它既體現(xiàn)法律援助制度的性質,也體現(xiàn)了國家經濟和法律援助制度的發(fā)達程度。法律援助對象的確定B、法律援助的對象和范圍法律援助資金的到位D、法律援助立法和范圍71、我國法律援助的范圍主要是A、公訴案件的被告B、有經濟困難的自訴案件的當事人盲聾啞殘疾人、未成年人D、可能被判死刑的被告人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28
大?。?0.07(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社會學概論1一單選題(共10題共6分)1有人借改革之機,假公濟私,有所謂有人借改革之機,假公濟私,有所謂“你有政策、我有對策你有政策、我有對策”,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06分)分)A制度化優(yōu)先B制度化沖突C制度化逃避D制度化建設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6分評語2符號相互作用論的開創(chuàng)者是(符號相互作用論的開創(chuàng)者是()(06分)分)A庫利B米德C托馬斯D林頓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分評語3把越軌行為的原因歸結為社會結構各部分間的不整合、不一致,這種越軌行為的理論是(把越軌行為的原因歸結為社會結構各部分間的不整合、不一致,這種越軌行為的理論是()(06分)分)A社會失范論B標簽論C亞文化群體論D手段目標論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分評語4最早提出社會依附理論的社會學家是(最早提出社會依附理論的社會學家是()(06分)分)A普雷畢什B丁伯根8以下(以下()活動不是集體行為)活動不是集體行為(06分)分)A趕時髦B搶購C春游D球迷鬧事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6分評語9提出社會分層三個標準的社會學家是(提出社會分層三個標準的社會學家是()(06分)分)A迪爾凱姆B帕森斯C庫利D韋伯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6分評語101838年()首次使用年()首次使用“社會學社會學”這個概念,標志著社會學的正式創(chuàng)立。這個概念,標志著社會學的正式創(chuàng)立。(06分)分)A弗洛伊德B孔德C米德D馬斯洛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分評語二多選題(共10題共8分)1自然資源的特點表現(xiàn)在自然資源的特點表現(xiàn)在(08分)分)A自然資源的有限性B自然資源的潛力的無限性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9
大?。?0.49(MB)
子文件數(shù):